黑龙江农业科学

育种栽培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谷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曹禹;阿勒合斯·加尔得木拉提;玛力帕提·努尔太;陈建伟;彭云承;周大伟;

    为了综合评价25份谷子种质资源,选取主茎直径、穗粒重、单穗重、千粒重、产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谷子种质在新疆伊犁州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幅度在7.20%~18.55%之间,茎粗、主穗直径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千粒重和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不同谷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倒二叶宽度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生育期、倒二叶宽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78%。25个谷子品种主成分综合得分高低顺序依次为:嫩选18>赤优金苗1号>陇谷13>九谷23>金苗K2>济谷22>嫩选15>张杂谷16号>公谷88>冀谷168>黄金苗>朝谷58>大同29>张杂谷13号>豫谷18>中谷2号>豫谷35>长农47>晋谷21>中谷9号>龙谷38>龙谷25>长农35>山西红谷>冀谷39。嫩选18、赤优金苗1号、陇谷13、九谷23、金苗K2、济谷22和嫩选15适宜在伊犁州种植,其主成分得分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产量依次为617.81,550.03,588.03,579.81,564.92,535.36和594.92 kg·(667 m~2)~(-1),生育期适中,为120~144 d。

    2023年03期 No.34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不同pH土壤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雪;解林昊;王庆峰;凤桐;牟忠生;李庆鹏;

    为了提高工业大麻适应性和产量,在吉林省不同pH土壤上种植不同的工业大麻品种,对其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种植在不同pH土壤上,农艺性状均有差异,差异较大的为工艺成熟期和雌雄株占比;不同pH土壤对茎粗和株高也有影响,随着土壤pH降低,同一品种的茎粗逐渐减小;除农安-3略有不同外,参试品种3个试验地的株高由高到低为范家屯>辽源>通榆;皖大麻1号和火麻1号的原茎产量、全麻产量、长麻产量均是范家屯高于通榆和辽源,最高全麻产量分别为3 127.74和3 216.18 kg·hm~(-2),表明这两个品种适宜种植在偏中性的土壤中,有利于提高产量。

    2023年03期 No.345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植密度对塔额垦区食葵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王贺亚;罗静静;孟玲;王鹏;艾海峰;李怀胜;王斌;柳延涛;

    为筛选适宜塔额垦区的食葵品种和种植密度,在塔额垦区开展品种和密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主区设3个品种,分别为同庆5号、金禾8号、同辉32号,副区设4个密度水平,分别为M_1(2.90万株·hm~(-2))、M_2(3.33万株·hm~(-2))、M_3(3.75万株·hm~(-2))和M_4(4.16万株·hm~(-2)),分析4个密度水平对不同品种产量及植株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对单盘粒重、千粒重、结实率、花盘直径和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3个食葵品种的产量均随着密度水平的提高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且在3.33万株·hm~(-2)(M_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同庆5号、金禾8号和同辉32号最高产量分别为4 027.53,4 063.26和3 956.19 kg·hm~(-2);株高和籽仁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粒宽、单盘粒重和千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M_1种植密度(2.90万株·hm~(-2))下最大。综合来看,可以优选金禾8号和同辉32号在塔额垦区种植,最适种植密度为3.33万株·hm~(-2)。

    2023年03期 No.345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荠蓝1号在中国东西部地区种植适应性研究

    陆伟伟;孙伟;姜鸿瑞;

    为推广种植亚麻荠新品种荠蓝1号,对比了荠蓝1号3月-6月在中国西部(新疆伊犁自治州)和东部(江苏连云港)两个地区在3种不同的种植行距(15,30和45 cm)下的农艺学表现。结果表明,荠蓝1号在新疆地区更具有高产潜力。两个地区的亚麻荠收获产量和含油量都较高,种子产量达204.56和187.58 g·m~(-2),含油量达43.04%和42.07%,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20%~26.07%和22.28%~26.4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0.19%~57.90%和51.44%~57.58%。两个地区30 cm的种植行距显著提高了荠蓝1号的产量和亚麻酸含量,新疆地区的30 cm种植行距的种子产量最高。综上所述,荠蓝1号适合在我国新疆地区种植,适宜种植行距为30 cm。

    2023年03期 No.345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黑土保护·耕地质量提升

  • 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峥宇;时妍;王译阳;刘沣漫;王根林;李玉梅;

    为促进复合型功能稻米的生产,采用田间试验,在水稻灌浆初期喷施100 mg·kg~(-1)的有机硒营养液(Se≥1 000 mg·kg~(-1)),并设置5个浓度镁处理(0,200,400,600和1 000 mg·kg~(-1),分别为M1~M5),研究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有机硒营养液,水稻产量性状、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等指标高于硒镁同施处理;当镁浓度大于600 mg·kg~(-1)(M4)时,产量较低浓度镁处理显著降低。随着镁浓度增加,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及食味值都得到改善,当镁浓度达到1 000 mg·kg~(-1)(M5)时稻米的完善粒最低,为57.83%,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到最高,较其他处理平均提高2.93和4.35个百分点;高浓度镁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对糙米率、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影响较小,M4与M5处理的糙米率与精米率虽较M3处理平均提高2.89和2.05个百分点,但整精米率较M3处理降低2.59个百分点,而碎米率提高5.59个百分点;硒镁同施可提高稻米中硒镁含量,增强稻米的食味值,以镁浓度为400 mg·kg~(-1)时食味值综合评分较高。

    2023年03期 No.34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兴安岭西麓黑土旱作农田不同地力水平土壤养分分析

    唐广彬;骆璎珞;黄修梅;李濛池;惠霖;王籽懿;卢旭东;

    为保护和培育黑土,通过田间随机取样和室内养分分析,调查大兴安岭西麓谢尔塔拉农牧场不同地力等级土壤肥力状况及养分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质、有效磷和缓效钾含量与地力等级相关性较好,随着地力等级的升高,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中有机质含量变化最大,一等地平均含量为62.93 g·kg~(-1),五等地为36.71 g·kg~(-1),一等地是五等地的1.71倍,一至四等地有机质含量均属于国家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很丰富的水平,五等地属于丰富的水平;有效磷和缓效钾一等地分别是五等地的1.36倍和1.31倍。pH、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也随着地力等级的升高呈升高趋势,全磷和全钾未呈现规律性变化,不同等级地力间均未形成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力等级平均有效铜、有效硼、有效锌含量适中,有效锰、有效钼含量丰富,有效铁含量极丰富。

    2023年03期 No.34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陈龙;郭海全;尚晓雨;李锋;张闯;刘泽;董硕;

    为探究有机碳储量在地表基质中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利用新乐市2005年和2021年两期数据,按地表基质类型划分方式计算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储量,分析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趋势及决定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1年,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总储量呈增长趋势;表层平均有机碳含量和单位基质碳含量均与基质粒径大小呈负相关;表层(0~0.2 m)平均有机碳含量增长率与基质粒径大小呈负相关;深层(2.0 m)平均有机碳含量增长率与基质粒径大小呈正相关。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总储量处于增长趋势,其中粗骨土中有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河道采砂造成地表基质破坏,有机碳流失;砂土和壤土中有机碳储量呈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植树造林和合理的农业活动。

    2023年03期 No.345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绿色植保·防灾减灾

  • 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

    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为了更好地防治亚洲玉米螟,在哈尔滨地区通过春季剖秆进行越冬代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发育进度调查,利用亚洲玉米螟性诱剂监测雄性成虫动态,研究田间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2019-2021年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百秆越冬基数为8.6~9.5头,存活率为85.0%~89.1%,化蛹始见期为5月20日左右,化蛹盛期为5月26日至6月18日,化蛹高峰期为6月10日左右,羽化始见期为5月27日左右,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虫越冬代高峰期在6月17日-24日。综上明确了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即越冬代亚洲玉米螟在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到中旬达到化蛹高峰期,5月末开始羽化,6月中下旬田间出现雄性成虫高峰期,二代亚洲玉米螟雄性成虫田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2023年03期 No.345 41-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稻田萤蔺对吡嘧磺隆的抗性监测及防治药剂筛选

    王春;王芊;黄元炬;王宇;蒋希峰;

    为促进黑龙江稻区萤蔺的抗药性治理,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测定黑龙江省18个萤蔺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测试了9种替代药剂对萤蔺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个种群中有4个种群(Sj6、Sj7、Sj8和Sj11)对吡嘧磺隆产生了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7.48,13.60,11.42和10.41,其余13个种群为敏感种群,抗性指数为2.03~3.16;盆栽和田间药剂筛选结果发现6种药剂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好于对照药剂10%吡嘧磺隆,其中33%嗪吡嘧磺隆、25%双环磺草酮和460 g·L~(-1) 2甲·灭草松对萤蔺的盆栽和田间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稻区部分萤蔺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中等水平以下抗性,推荐在水稻生产中选用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和460 g·L~(-1) 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等药剂防除稻田萤蔺。

    2023年03期 No.345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哈茨木霉对甜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防效果

    李春霞;聂佳慧;张飞龙;柳传志;王治浩;靳亚忠;

    为促进哈茨木霉菌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培养皿试验和盆栽试验分析了哈茨木霉菌对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甜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皿对峙试验中,发现哈茨木霉菌菌株DQ002及其挥发性物质和发酵液均能有效抑制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7.18%、18.73%和22.79%;盆栽试验发现哈茨木霉DQ002可以有效缓解甜瓜枯萎病的发生,并且提高了甜瓜幼苗叶片和根部的PAL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总之,哈茨木霉菌DQ002通过空间竞争及其发酵液和挥发物质明显抑制了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并通过提高甜瓜幼苗PAL和β-1,3-葡聚糖防御酶活性增强了甜瓜对枯萎病的抗性,降低了甜瓜枯萎病的发生率。

    2023年03期 No.34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林业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姚瑞赟;白茹;于庆帆;郑聪丽;杨怡帆;吉燕;

    为了筛选出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改善效果最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试验以‘富士’苹果为研究材料,分别在采前喷施20,60和100 mg·L~(-1 )MeJA溶液;0.01 mol·L~(-1)MDJ溶液;400,500和600μmol·L~(-1) ABA溶液;50,100和150μmol·L~(-1) ALA溶液;果喷红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并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对不同处理的各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使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单果重均增加,其中T9的可溶性糖含量和T3的单果重较于CK分别显著增加了43.18%和28.88%;可滴定酸、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T9的叶绿素含量较于CK显著降低了69.74%;色泽指标L*、b*及h°值均降低,a*、C值均升高;对果形指数与硬度影响均不显著。其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T9>T7>T8>T1>T11>T10>T12>T5>T6>T4>T3>T2>CK。这表明T9喷施100μmol·L~(-1) ALA溶液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改善的效果最好,故为生产中推荐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023年03期 No.345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新疆精河枸杞种子耐盐特性研究

    玉苏甫·阿不力提甫;帕提曼·阿布都热合曼;祖丽胡玛尔·塔依尔;

    为充分利用新疆盐渍土地并促进枸杞大面积推广栽培,以新疆精河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_2SO_4盐溶液中的发芽情况。通过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测定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当NaCl溶液浓度在20~60 mmol·L~(-1)时发芽率、发芽势和20~40 mmol·L~(-1)时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NaCl溶液浓度在80~100 mmol·L~(-1)时,精河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低于对照,且除80 mmol·L~(-1)时发芽指数外均差异不显著(P>0.05);NaCl浓度达到120 mmol·L~(-1)时精河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低于对照,发芽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a_2SO_4盐溶液处理时,溶液浓度在20~120 mmol·L~(-1)范围内精河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低于对照;Na_2SO_4溶液浓度增加到80~120 mmol·L~(-1)时,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随浓度的增加各指标逐渐下降。Na_2SO_4盐溶液对精河枸杞种子萌发的抑制强于NaCl。精河枸杞种子在萌发期间具有一定的耐盐特性,但是高浓度的盐碱会抑制精河枸杞种子的萌发。

    2023年03期 No.345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二倍体及多倍体白榆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分析

    崔华蕾;郭欢欢;杨丽晓;马小欣;李探;陈彩霞;梁海永;

    白榆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为促进我国多倍体白榆的人工杂交培育和选优,以二倍体、三倍体及同源四倍体白榆叶片为试材,测定叶片表型指标、显微差异及光合生理特性,比较分析不同倍体间的变异程度及基因倍性发生改变对白榆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倍体及同源四倍体白榆叶长、叶宽、叶面积都显著高于二倍体白榆,可见白榆在叶长、叶宽、叶面积这些形态学特征方面表现出多倍化后的巨大化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四倍体及三倍体白榆叶片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这些指标都高于二倍体白榆,巨大化特征表现十分突出,置于相同放大倍数视野下观察,出现了倍性增加气孔器密度稀疏的现象,可见气孔器密度与倍性有明显的相关性。三倍体及同源四倍体白榆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都显著高于二倍体白榆,说明倍性的增加会使白榆的Pn及Tr增加。白榆叶绿素a (Chl a)含量高于叶绿素b(Chl b)含量,并且Chl a、Chl b及总叶绿素(Chl)含量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多倍体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的特征。

    2023年03期 No.345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食用菌·中草药·微生物

  •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定殖分析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刘悦;李青超;兰英;赵秀梅;刘洋;王立达;王连霞;陈玉秀;

    为促进植物促生菌剂的开发与应用,分离玉米根系促生菌株,并以玉米促生细菌(壳聚糖酶产生菌YM0137)为研究对象,阐明菌株YM0137在玉米根系的定殖,并测定菌株YM0137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局部梯度溶液稀释技术分离纯化菌株;玉米植株接种细菌采用灌根接种法,筛选检测显著促进玉米生长与发育的菌种;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解析以及生理生化反应,判断菌种YM0137的生物学分类地位;通过菌落测定法并结合扫描电镜,确定菌株YM0137在玉米根表的定殖量;采用酶标仪检测离体条件下菌株YM0137的生长曲线;采用碱裂解法提取细菌质粒;并将菌肥YM0137施用于田间进行实收测产。筛选出对玉米促生效果显著的菌株YM0137,与对照相比,菌株YM0137处理的玉米幼苗株高增加了18.5%;经系统发育与生理生化分析,菌株YM0137为壳聚糖酶产生菌(Mitsuaria sp.);菌株YM0137可通过产生的微菌落定殖在玉米根表上,且在玉米根表的定殖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研究发现菌株YM0137存在内生质粒;测产结果表明菌肥YM0137替代25%化肥与常规施肥在玉米产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与不施化肥相比,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可减少化肥施用。

    2023年03期 No.345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山青木水煎剂对急性酒精肝损伤保护的研究

    蒋甜甜;豆斌斌;邢慧欣;穆子诚;方金峰;张影;王晓岩;

    为了促进山青木在预防和治疗酒精肝方面的开发利用。以民间解酒方山青木水煎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判断其安全性,观察酒后小鼠的行为指标,测定血乙醇含量变化,建立小鼠醉酒模型,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醇(MDA)的水平,初步评价小鼠肝脏受损情况,并记录身体质量。结果表明,山青木水煎液剂量为30~35 mL·kg~(-1),各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说明山青木水煎剂在试验剂量下具有安全性。小鼠最佳致醉剂量为16 mL·kg~(-1)的56°白酒。山青木不同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醉酒时间均显著延长,高、中剂量组苏醒时间均降低。给药2 h后,山青木高、中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血乙醇浓度,同时降低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且使小鼠肝匀浆的GSH和SOD活性显著提高。说明山青木水煎剂安全性较高,高、中剂量组解酒护肝效果良好。

    2023年03期 No.345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经·农教·管理

  • 高校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辛丽红;邸艳英;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和深度融合。本文以具有良好思政基础的中国园林史课程为例,阐述了通过建设具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团队,优化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与课程思政深度契合的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思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方式和增加思政考核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等五种途径进行教学改革。并基于加强互联网等媒体资源的利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外和及时教学反思等三点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会,将思政教育理念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2023年03期 No.345 84-8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物技术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探索

    邢晋祎;张渝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临沂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为例,从专业入学教育、理论课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实验和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多元化考核机制的建立,以及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高几个方面探讨了生物技术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深入挖掘本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让生物技术教育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人格方面产生联动效应,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点滴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

    2023年03期 No.345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朱新鹏;杨湘涛;王健;杨芳;

    高校的涉农专业是农业产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服务“三农”工作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赋予农业类高校的历史重任。涉农专业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在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中突显办学特色,推行“思政引领,情怀教育”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地方,产业需要”为目标,坚定“专业为本,强化能力”的办学思路,构建“三位一体,多轮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能扎根农业农村的创新创业人才。涉农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要密切联系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上,重视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培育既具有“三农”情怀,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023年03期 No.345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卞立红;张琦;宁德利;郎亚军;

    基于OBE理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既重基础又突出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本文论述了生物化学课程对应用型本科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从线上、线下课程设计和两者优势结合,以及课程具体实施、考核评价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基于OBE理念构建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023年03期 No.345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小麦面筋蛋白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杨雪峰;宋维富;刘东军;赵丽娟;仇琳;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

    为加快小麦品质改良进程,本文对面筋蛋白组分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通过在集聚优质高、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的基础上,合理调控优质醇溶蛋白基因表达量的方式来确定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最佳比例,以达到提高面筋蛋白质量的目的。

    2023年03期 No.345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大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高媛;

    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豆的有害生物管理通常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品。健全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及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和防治效果,提出最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综述了大豆IPM的历史背景,以巴西和美国的大豆IPM发展情况为例,论述了大豆IPM发展对作物可持续性生产的重要性和主要挑战,并提出了适应当代大豆生产中IPM建议。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设计适应植物新性状的现代IPM程序,从而为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保障。

    2023年03期 No.345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丝皇菊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杨梦宇;宋义前;王德钢;杨怡帆;唐玉薇;徐琳赟;

    金丝皇菊是重要的药食两用传统中药材,主要包含黄酮类、挥发油类、萜类和有机酸类等药用成分,有抑菌消炎、降血糖血脂和抗肿瘤等临床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当前,随着人们对菊花药食两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金丝皇菊药用成分也得到了深入研究。为了加深金丝皇菊在菊花研究领域中的地位,让金丝皇菊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本文从金丝皇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金丝皇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理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萜类及其他成分物质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今后可以加强菊花萜类性质的研究及菊花提取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2023年03期 No.345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0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科普园地

  • 水稻新品种松粳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刘海英;高大伟;徐振华;杨忠良;于艳敏;吴立成;闫平;来永才;

    为促进水稻新品种松粳56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松粳56的选育过程、品种农艺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新品种松粳5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母本沈农199和父本松粳12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品种。2018-2019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277.3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4.8%。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80.2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5.5%;2019-2020年连续2年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松粳56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黑审稻2021L0020),松粳56具有产量潜力高、食味好、稻米品质优抗病和抗倒性强等特点,主要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种植。

    2023年03期 No.345 121-124+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的选育及栽培

    姚梦楠;周恩强;周瑶;王永强;薛冬;王学军;缪亚梅;汪凯华;

    为促进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播期试验和栽培技术要点。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浦东大黄豆为母本、以盐城赶江南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聚合育种、多年单株选择的系统选择法,育成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原系号16-01)。该品种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839.5 kg·hm~(-2),较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0.74%;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757.3 kg·hm~(-2),较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0.08%;202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10011。该品种生育期106 d,株高67.8 cm,有效分枝4.3个,单株结荚59.8个,每荚1.9粒,百粒重23.3 g,粗蛋白含量42.43%,粗脂肪含量18.79%,抗倒性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对SC7株系表现为感病。通豆13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

    2023年03期 No.34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黑龙江农业科学》征稿简则

    <正>《黑龙江农业科学》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是全国优秀期刊、黑龙江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本刊具有发行面广、读者群大、出版周期短、载文量大等特点。主要有专家论坛、育种栽培、黑土保护·耕地质量提升、绿色植保·防灾减灾、畜牧兽医·资源昆虫、园艺·园林·林业、加工检测·质量安全、食用菌·中草药·微生物、草业科学、农经·农教·管理、乡村振兴、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综述、

    2023年03期 No.345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