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梦楠;高陆思;李婧阳;陈育新;
大豆新品种绥中作40是以绥农14为受体,以红丰11为供体回交转育,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201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8d,需≥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2012-2013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89.2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8.5%;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31.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1.7%,蛋白质平均含量达38.45%,脂肪平均含量21.88%。中抗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区域种植。
2016年12期 No.27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德志;
大豆杂交方法受不同生态区影响较大,为摸索适合黑河生态条件的大豆有性杂交方法,选择大豆杂交过程中花大小、去雄与授粉的时间设计不同的杂交方法,研究杂交方案对杂交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的成活率、伪杂种率与选花的大小呈显著的正相关。黑河生态条件下方案3A的方法最优,杂交成功率极高。4∶00-5∶00时选择中、大花进行去雄,8∶00时进行授粉,既提高了杂交的成活率,同时也很好地控制了伪杂种的发生。个别伪杂种的出现也是可控的,根据实际杂交操作的经验,极少数伪杂种的发生也是在5∶00左右,光照增强,空气中的温度升高,迅速促进发育促使散粉。
2016年12期 No.27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商全玉;杨秀峰;王万霞;盖如春;夏文慧;
为筛选适合在嫩江县种植的水稻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15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龙粳1504、龙粳4344、黑粳9号、黑粳1518、中龙粳121、龙粳3021这6个品种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可在嫩江县种植。
2016年12期 No.27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康哲秀;吴京姬;郎贤波;许震宇;玄春吉;南哲佑;
为了建立马铃薯高效、稳定离体再生体系,以延薯4号无菌试管苗茎段为材料,通过对茎段再生体系的筛选,优化了培养基内最佳激素配比浓度。结果表明:马铃薯延薯4号无菌试管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MS+6-BA3.0 mg·L~(-1)+NAA1.0 mg·L~(-1)。茎段丛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1)+NAA0.20mg·L~(-1)+G A_31.0mg·L~(-1)。
2016年12期 No.27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俊河;王宇先;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高盼;赵蕾;闫锋;胡继芳;
制定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以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对连续6a玉米产量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近6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降雨量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个别年份的早霜和晚霜等灾害性天气是玉米年际间产量波动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素。
2016年12期 No.270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春波;
为探讨油用向日葵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对20个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生育日数(X_1),株高(X_2),茎粗(X_3),叶片数(X_4),花盘直径(X_5),单株粒数(X_6),百粒重(X_7),籽仁率(X_8),结实率(X_9)和单株产量(Y)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单株粒数、生育日数、籽仁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结实率>单株粒数>株高>籽仁率>花盘直径>生育日数>茎粗>叶片数。因此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应首先考虑结实率、百粒重、单株粒数、花盘直径、籽仁率等主要性状,同时兼顾生育日数、叶片数、株高和茎粗等其它性状。
2016年12期 No.27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孙兵;肖明纲;迟立勇;赵宏亮;李明贤;李阳春;
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可能对水稻倒伏风险造成的影响,利用构建的人工气候室,调控CO_2浓度并实时监控环境温度,选择不同抗倒能力品种龙庆稻1号、龙稻5号,设置不同的CO_2浓度(对照:384μmol·mol~(-1),升高处理584μmol·mol~(-1)),并检测两年的环境温度,来评估和量化水稻不同品种响应气候变化的倒伏风险。结果表明:CO_2浓度对不同品种抗倒伏性影响极显著,CO_2浓度增加与环境温度升高共同作用增加了龙稻5号的倒伏风险,主要是因为环境因素的改变增加了株高。环境温度的升高可使水稻基部节间伸长从而增加了倒伏风险。从试验数据发现,CO_2浓度增加与环境温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倒伏风险影响的结果呈现不同趋势,因此,日后可通过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抵御倒伏风险。
2016年12期 No.27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盈文;郭建华;于崧;郭伟;于立河;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的肥密组合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和个体性状的影响,通过设定3种耕作方式[平作、大垄(110cm)、小垄(65cm)]、3种肥料梯度和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不同栽培模式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10cm垄作(N)的耕作方式优于平作(P)和65cm垄作模式(S);高施肥量(240kg·hm~(-2))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中低密度处理(13万~17万株·hm~(-2))有利于提高单株生产力和群体产量;3种耕作模式下的肥密互作效应显著。3种栽培模式中,65cm垄作(S)和平作模式(P)的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110cm垄作模式下,商品肥施入量80~160kg·hm~(-2)、种植密度13万株·hm~(-2)的处理组合(NF2M2和NF1M2)分别比对照(SF1M2)的产量提高28.3%和32.1%,是兼顾产量和效益的处理组合。
2016年12期 No.27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智勇;杨柳青;朱国立;莫德乐吐;何智彪;贾娟霞;乔文杰;
为探寻通辽地区蓖麻产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2004-2014年通辽市5-9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有效积温以及通蓖6号产量数据,分析气候因子与通蓖6号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辽地区近10年通蓖6号的产量与气候因子相关系数,总有效积温0.416 0、年平均气温0.347 7、年日照时数-0.156 2和年总降雨量-0.351 3。各月份与通蓖6号产量相关性分析中,6月和7月各项气象因子对通蓖6号产量影响最大。
2016年12期 No.27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燕菲;胡辉;李瑞;于健龙;杨永奎;杨波;
为提高辣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在不同施肥水平下(1 800、1 500、1 200kg·hm~(-2)),比较了2种缓释肥配方(A:N+P_2O_5+K_2O=19%+10%+19%=48%、B:N+P_2O_5+K_2O=17%+14%+17%=48%)对辣椒形态指标、产量、辣椒地上部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的辣椒长势好,其产量、地上部和果实中氮、磷、钾含量均大于对照处理(CK)。在相同施肥水平下,缓释肥A处理的辣椒产量比缓释肥B处理平均高4.72%;在辣椒地上部,A3处理氮、磷含量显著大于B3处理,A2处理钾含量显著大于B2处理;在辣椒果实中,A1和A3处理钾含量显著大于B1和B3处理;A3处理的氮肥、钾肥农学利用率均比B3处理高15.04%,A1、A2和A3处理的磷肥农学利用率比B1、B2、B3处理的分别高59.08%、51.45%、79.99%。与缓释肥配方B相比,缓释肥配方A在辣椒生产上显得更有优势,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了肥料农学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16年12期 No.27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莹莹;刘玉涛;王俊河;王宇先;杨慧莹;高盼;樊景胜;武琳琳;
为减少堆肥氮素损失,优化堆肥工艺,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材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产物序列分析法,研究了堆肥不同阶段amoA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与堆肥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高温期amoA硝化细菌类群发生明显演替,降温期检测到前期不存在的硝化类群,属于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中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堆肥过程始终存在的优势菌群属于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中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堆肥不同时期amoA硝化细菌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升温至高温期减小,降温期增大,腐熟期减小。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铵态氮含量和温度与amoA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显著相关(P<0.05),是影响其动态变化的关键理化因子。
2016年12期 No.27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苏平;马宏伟;
为了客观评价土壤质量,以城市绿地的微缩景观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的理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呈微酸及中性,壤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并且上层土壤的含量均比下层高。
2016年12期 No.27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静静;蒋亚梅;温洪宇;
为了解决土壤中常见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就细菌对4种抗生素的降解机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具有分解抗生素的能力,作用机制: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开环;酯酶、磷酸化酶和糖苷酶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其钝化;AAC、APH和ANT三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修饰作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catA和catB介导编码产生的酰基转移酶使氯霉素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通过阐明细菌对抗生素的降解机制,为解决土壤抗生素的污染问题提供了依据。
2016年12期 No.27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冰;任翠梅;杨丽;赵践韬;顾鑫;刘德福;王力;
目前菊芋栽培种植较为盲目,优良品种较少,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更加匮乏,为了构建合理的菊芋田间群体结构,针对2份优良菊芋品种在不同密度压力下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压力对于菊芋主要形态指标影响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株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间适宜种植密度不同,株距40cm为庆芋1号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此密度下植株株高适中,光合能力较强,产量最高,株距30cm为庆芋2号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此密度下光合能力较强,产量最高。
2016年12期 No.27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亚林;毛加宁;吴三林;周彦杉;刘芳;
为研究巨峰葡萄在不同海拔地区最有效的栽培模式,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增加南方葡萄产业经济效益,以390m和1 150m钢架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海拔和栽培模式对巨峰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及相关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的巨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含量少,酸性转化酶(AI)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SI、SSc)活性较高,而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II、SSs)酶活性较低。高海拔(1 150m)地区和钢架避雨栽培模式均可以提高巨峰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和相关糖代谢酶活性,提高葡萄果实品质。
2016年12期 No.270 72-7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岳玲;吴海红;李丹;
为实现藤本月季在北方城市的应用推广,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藤本月季的栽培地选择、繁殖方式、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及其管理,并介绍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016年12期 No.27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静;
为了探索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种植新模式,对4个湿地公园进行实测和问卷调查。比较得出:人工湿地公园与天然湿地公园在植物种植上的区别,分析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种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植物层次结构生硬、种类选择不当、人工痕迹明显和管养困难等问题。对湿地公园水体的不同位置提出四类植物种植设计模式,分别是观花植物种植模式、浮岛种植模式、滩涂种植模式和沿岸种植模式。
2016年12期 No.270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静;吕秀兰;聂萧;王进;刘芳;
为提高葡萄产量,以夏黑葡萄为试料,从生理方面研究二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的营养代谢、从理论上指导高温、多湿、寡日照地区葡萄二次结果的产期调节技术,测定了一次果坐果后不同时间促进二花形成过程中的叶可溶性糖、淀粉及全氮的含量,并计算C/N。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处理夏黑葡萄,促成二花的措施,可提高夏黑葡萄叶的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降低总氮的含量,使得C/N增加,缩短了花芽分化的时间,促进A_2(一次果坐果23d,5月20日)和A_3(一次果坐果23d,5月27日)处理花芽分化。A_1(一次果坐果16d,5月13日)处理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总氮的含量虽然变化趋势和A_2和A_3处理相类似,但含量均低于A_2和A_3处理,A_1花芽分化率低。
2016年12期 No.270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崑;李胜男;王晗;朱春福;冯冠青;于雷;
为探索高等农林院校实习实验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行性,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部的教学实习实验基地为例,在对其自然条件、学科结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等背景充分挖掘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尝试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大学校园,通过将农业生态观光与农林院校校园旅游进行有机结合,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重点项目与农林院校的学科结构联系起来,探索出依托高等农林院校实习实验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途径,在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模式、新领域的同时带动农林院校经济产业的发展。
2016年12期 No.270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隋娟娟;刘佩冉;宁伟;杨京霞;郭梦雅;
为了充分开发太和香椿资源,利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了太和香椿茎、叶、花中的总黄酮,并用酶标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香椿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3.79mg·g~(-1),花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24mg·g~(-1),茎中的总黄酮含量为0.88mg·g~(-1),其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太和香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参考。
2016年12期 No.27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何松榆;战英策;刘冰舟;程浩天;杨涛与;张明聪;丁希武;
为制作出优质的八月瓜茶,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湖南省和贵州省收集人工种植和野生八月瓜品种,采用2种护色处理工艺,测定果茶中的水浸出物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总量和咖啡碱总量。结果表明:采用亚硫酸钠浸泡进行护色处理的八月瓜果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要高于清水浸泡处理,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之相反;野生八月瓜果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工种植八月瓜果茶,咖啡机碱含量与之相反。综合分析表明,野生八月瓜采用亚硫酸钠浸泡进行护色处理工艺制作的果茶品质较好。
2016年12期 No.27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兰晨铭;王春兰;
为优化黄瓜籽的炮炙方法,在炒黄、炒焦、炒炭条件下,将每个样品各分为籽、粉两个规格,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瓜籽中钙离子含量。结果表明:在炒炭黄瓜籽粉中,Ca~+溶出量最多,为3.106%,炒黄的黄瓜籽粉中Ca~+溶出量最少,为0.838%。即炒炭炮炙可使黄瓜籽粉中Ca~+溶出量最多。
2016年12期 No.270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小菊;张馨月;张琴;
为提升高职生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综合素养,通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春秋分流"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介绍了在行业、专业特点背景下实施"春秋分流"的顶岗实习的必要性,提出了"春秋分流"顶岗实习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结果表明:"春秋分流"的顶岗实习模式实现了三方共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2016年12期 No.270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艳敏;刘海鹏;高小宽;孙世卫;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工科专业的特点,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动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考核方式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16年12期 No.270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灿君;曹鹏;姚兆余;
家庭农场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方式,而家庭农场主作为家庭农场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是这一组织形式运作的载体和灵魂,因此家庭农场主的企业家能力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促进家庭农场主的企业家能力提升,通过对45位家庭农场主的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发现家庭农场主在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销售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面临着发展困境,并对困境产生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6年12期 No.270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廉华;马光恕;刘芳;靳亚忠;王茹华;李丹丹;高玉刚;张军民;曲虹云;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实践教学质量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起着决定作用,进而将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深入分析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该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具体内容。
2016年12期 No.270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守义;景尚友;
为了学习与引进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阐述了美国保护性耕作的起源,说明了传统耕作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并通过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的论述,进一步说明了黑龙江省耕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美国先进耕作制度的论述,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2016年12期 No.27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静;陆敏燕;苏静静;闫宏;蒋亚梅;温洪宇;
为进一步优化抗生素污水中微生物的检测,介绍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DGGE/TGGE技术、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T-RFLP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抗生素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些技术在研究抗生素污水处理发展中的优点及不足,并讨论了一些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2016年12期 No.270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娜;胡常红;彭国庆;霍锡敏;王晓丽;王欣玉;陈尊鹏;
机器视觉技术在蚕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为蚕茧质量无损检测,蚕蛹性别自动识别,蚕病的自动诊断提供了可能,通过综述机器视技术在蚕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器视觉技术在蚕茧无损检测,蚕蛹性别自动识别,蚕病的自动诊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6年12期 No.270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德宝;谢冬微;杨学;路颖;姚玉波;陈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亚麻白粉病的研究逐渐成了热点。为探索亚麻白粉病未来的研究方向,从亚麻白粉病病原菌、发生与发展、综合防治、遗传规律及抗性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于亚麻白粉病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见解。
2016年12期 No.270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航;杨桂芹;赵辉;
水飞蓟粕是具有保肝功效的中药水飞蓟籽实压榨提油(素)的副产物。水飞蓟粕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为22%~25%,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35.40%,附加值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料原料之一,应用前景广阔。为促进水飞蓟粕作为畜禽饲料原料替代部分豆粕的利用,降低饲料成本,综述了水飞蓟粕的营养、畜禽中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水飞蓟粕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2016年12期 No.270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强;张绿水;
为使城市绿地空间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在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GIS技术在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国内GIS技术在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中的研究现状及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Voronoi图法和网络分析法相互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城市绿地的布局情况,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6年12期 No.270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鹿文成;闫洪睿;张雷;梁吉利;贾鸿昌;韩德志;吴振明;刘显圆;刘祥军;
<正>黑河52为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审定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大豆品种,获新品种保护权。适合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第四积温带种植,该品种主茎结荚,着荚均匀,单株有效荚数30~50个,三、四粒荚较多,占65%以上,百粒重20~21g,具有较好的超高产潜力。粗脂肪含量20.47%,粗蛋白含量40.55%,营养均衡,符合
2016年12期 No.270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陆思;曲梦楠;李婧阳;陈育新;
<正>绥农4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经有性杂交育成的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抗病、高产、抗倒、适应性好。2004年以黑农40为母本,以绥农2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以及吉林、内蒙、新疆等省区相适应的积温区域种植。
2016年12期 No.270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井旭源;董兴月;王平;唐春双;孙淑芬;牟月笙;
垦粘7号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以自选系垦裕糯1为母本,自选系垦裕糯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白色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鲜食果穗采收期长、粒大皮薄、粘度高、甜度好、芳香味浓、高产、多抗、广适、株形半紧凑、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可青食果穗,籽粒可加工糯用食品、做工业原料和饲料等。
2016年12期 No.270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汪磊;
<正>甜瓜又称香瓜,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叶心脏形。花黄色,雌雄同株异花,或两性花,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甜瓜起源于非洲,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我国是薄皮甜瓜次生起源中心,种植面积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43.73%,产量占全球甜瓜总产量的52.6%,是世界第一大甜瓜生产国。因此,规范高
2016年12期 No.270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武琳琳;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地下害虫蛴螬分布广泛,为害严重。为促进黑龙江地区防治蛴螬的工作,调查了黑龙江地区蛴螬的主要种类,有铜绿丽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分别对这几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进行描述,详细介绍了蛴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
2016年12期 No.270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正>绿色食品概念: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消费者如何判定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必须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后才可称为绿色食品。首先,绿色食品在其外包装上有明显的绿色食品标志和标志编号"LB-XX-1234567890A",其中"LB"代表"绿标"之意,"XX"代表产品类别,"12"代表绿标产品批准年份,"34"代表绿标产品批
2016年12期 No.270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6年食用菌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18亿元,规模达到43.1亿袋,鲜品总产量218万t,占到全国菌类的5%,拉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 400元。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良性循环发展体系。牡丹江市通过扩大食用菌生产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好,2016年栽培食用菌17亿袋,成为各类蘑菇的主产区,其中猴头菇1.5亿袋。同时成立的森宝源食用菌合作
2016年12期 No.270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16年11月17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完成的"马铃薯病毒病快速检测试纸条制备技术研究"和"优质强筋春小麦克春11绿色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科研成果通过了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的科研成果鉴定。成果鉴定委员会由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齐齐哈尔市种子管理处、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等七名专家组成。专家们在认真听取了成果完成人的汇报后,对
2016年12期 No.270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农业部部长韩长赋19日表示,明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形成新局面,要重点抓好5件事:1.继续调减玉米。在今年籽粒玉米调减200万hm~2左右的基础上,明年要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66.7万hm~2,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267万hm~2。2.大力稳生猪、兴奶业。优化生猪区域布局,加快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引导生猪
2016年12期 No.270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